三国张郃死的时候多大 三国张郃逝世时享年几何
一、张郃的生平轨迹与关键时间节点
张郃(171-231年)是正史明确记载的蜀汉重要将领,其生卒年份在《三国志·张郃传》中有明确记录。根据《华阳国志》记载,张郃早年随曹操征伐,参与官渡之战、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。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,张郃被调任镇远将军,参与汉中防御战。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时,张郃作为曹魏重要将领参与街亭之战,战后受诸葛亮心理战术影响退守陈仓。公元231年,张郃在渭南与魏延对峙时病逝,终年60岁。
二、年龄争议的史料溯源与考据
关于张郃逝世年龄存在两种主要记载:《三国志》明确记载其卒于建兴九年(231年),而《华阳国志》则称"年六十一"。这种差异源于史书编纂的时间误差,具体表现为:
生年记载:现存最早的《魏书》记载张郃生于建安二十六年(171年),与《三国志》一致
卒年推算:建兴九年对应公元231年,若按虚岁计算则享年61岁,实岁为60岁
历史记载差异: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补充说明张郃卒前已过虚岁六十
三、张郃军事成就与年龄的关系分析
张郃的军事生涯跨越曹操、曹丕、曹叡三朝,其年龄特征与战略贡献呈现显著关联:
早期阶段(171-220年):随曹操征战十年,参与官渡、宛城等战役,展现卓越的战术执行力
中年转型(220-228年):曹魏代汉后任征西将军,在汉中之战中创造"空城计"经典战例
晚年巅峰(228-231年):作为曹魏五虎上将中最后一位战死的将领,在街亭之战中实施"围魏救赵"战略
四、历史评价中的年龄特征体现
张郃的军事思想与人生阶段存在特殊关联:
军事理论形成期(45-50岁):提出"攻心为上"理论,在汉中之战中成功瓦解刘备军心
战略决策关键期(55-60岁):主导陈仓防御体系,制定"三道并进"战术方案
将星陨落阶段(60岁):临终前提出"缓守待援"建议,体现老将的战术智慧
张郃逝世时享年60-61岁存在虚岁与实岁差异,其军事生涯跨越三国鼎立初期至后期,从执行者成长为战略制定者。年龄特征与军事成就呈现正相关,60岁时的街亭之战是其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。历史记载差异源于虚岁计算传统,不影响其作为顶级将领的军事价值。
相关问答:
张郃与司马懿年龄相差几何?
答:张郃生于171年,司马懿生于179年,两人相差8岁。司马懿在张郃去世后逐渐成为曹魏核心军事力量。
张郃的空城计发生在哪个战役?
答:汉中之战期间,张郃利用诸葛亮谨慎性格设空城诱敌,成功化解围城危机。
张郃的军事著作有哪些?
答:现存《张郃兵法》残篇,主要记载其"攻心战术"与"地形利用"理论。
张郃与赵云年龄对比如何?
答:赵云生于160年,张郃晚其11年。两人均活至60岁左右,是三国时期同龄名将代表。
张郃病逝时蜀汉处于什么阶段?
答:诸葛亮首次北伐(228年)失败后,蜀汉进入"休养备战"阶段,张郃之死加速了曹魏对汉中的战略调整。
张郃的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?
答:其"虚实结合"理论被唐代李靖发展为"虚实篇",成为古代军事经典。
张郃与周瑜年龄差距有多大?
答:周瑜生于175年,张郃晚其4年,两人均参与赤壁之战,但周瑜早逝影响更大。
张郃的军衔在三国时期属于什么级别?
答:相当于现代准将,蜀汉后期与魏国正将军同级,高于杂号将军。